一防汛抗旱:提升灾害应对能力
在防汛工作中,智慧水利监测系统发挥着 “千里眼"“顺风耳" 的作用。通过实时监测降雨、水位、流量数据,结合气象预报,提前发布洪水预警信息,预警时效从传统的几小时延长至 3-5 天。在 2025 年长江流域防汛中,某智慧监测平台准确预测了中下游水位涨幅,为三峡水库调度、堤防巡查防守提供了精准数据,减少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。
抗旱方面,监测系统通过土壤墒情、作物旱情监测,科学评估旱情等级与影响范围,指导应急供水与灌溉调度。在农业主产区,系统联动灌溉工程实现 “旱情即发即灌",保障农作物生长用水,2024 年某干旱地区通过智慧监测调度,粮食减产幅度控制在 5% 以内。
二水资源管理:优化配置与节约利用
智慧监测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,通过掌握各行业用水数据,实施用水总量与强度双控。在工业领域,监测系统对企业用水效率进行实时评估,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;在城市供水方面,管网漏损监测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流量分析,定位漏损点,漏损率降低至 10% 以下,年节水数千万立方米。
流域水资源调度中,监测数据帮助管理者科学制定分水方案,在保证生活、生产用水的同时,保障生态流量,维护河湖健康生命。某流域通过智慧监测实现跨区域调水精准调度,满足了沿线城市供水需求与下游生态用水要求。
三工程运维:提高管理效率与安全
水利工程运维借助智慧监测实现 “状态感知、预测预警、智能运维"。通过对闸门、泵站等设备的在线监测,实现故障早发现、早处理,设备停机维修时间缩短 40%,运维成本降低 30%。在大型灌区,监测系统对渠道、渡槽等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,及时发现结构缺陷并安排维修,保障灌溉工程长期稳定运行。
智慧监测还推动工程管理模式变革,从传统的 “定期巡检" 转向 “按需巡检",通过数据分析确定重点巡查区域与频次,减少无效劳动。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过智慧监测,年节约运维成本超百万元,工程完好率提升至 98%。
智慧水利监测正以技术创新推动水利行业的深刻变革,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分析,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,提升水利管理的科学化、精准化、智能化水平。随着 5G、量子通信、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入,未来的智慧水利监测将实现更高精度的感知、更智能的决策、更高效的协同,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、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。